少關心別人,
多專注自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有哪些工作多年后才有的感悟?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保持一分冷漠感。」
工作中,真正讓我們累的,往往不是身體上的消耗,而是精神上的疲憊。
人事的糾纏,情緒的紛擾,都會不斷吞噬我們的精力和能量,讓我們的工作裹足不前。
周鴻祎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冷漠點,遲鈍點,讓心變得粗糙點,才能夠承受職場的各種鍛煉和痛苦。
工作越久我越發現,再多的拼命,都敵不過一顆冷漠的心。
1
冷漠一點,學會拒絕
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里,談及職場上的「討好型人格」。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在工作中通常有兩種表現:
1. 做任何事,都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希望讓對方滿意;
2. 與人交往中,沒有原則和底線,對他人的要求總是照單全收。
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迎合所有人,完全不管自身處境。
看上去是與人為善,但時間久了,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卑微,讓煩惱與困擾越來越多。
正如畢淑敏所說:
你那麼好說話,誰又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舍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在殘酷的職場,不懂拒絕的人,只能被無休無止地消耗下去。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里,女主深海晶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
每天她最早到達公司,同事讓她幫忙打印些文件,她都說「好」;
明明已經下班了,有同事讓她回公司幫忙發封郵件,她也說「好」;
到了休息日,偶爾領導讓她回來加個班,還咬咬牙還是說「好」。
可她這般善良和忍讓,換來的不是欣賞和褒獎,反而是更加無理的要求:
讓她幫忙打印文件、沖泡咖啡、外出帶飯……
每天上班,深海晶總是忙于應付人際瑣事,連自己的工作都無暇顧及。
久而久之,只要想起上班她就心力交瘁,總感覺身心俱疲。
金牌講師許可說,拒絕就是建設。
在職場中,保持適度冷漠,懂得拒絕,才能集中全部精力應對自己的工作。
冷漠就像一種保護機制,讓你為自己設立一道防護罩,過濾掉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
學會大膽釋放你的冷漠,把自己從繁雜的人事紛雜中解救出來。
斬斷了消耗的關系,你才能專注自身成長,在職場越走越遠。
2
冷漠一點,別太敏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