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佳人多薄命,而《如懿傳》中那位最為「普信」的女子阿箬,簡直成了古代清宮版的「普信女」代表。
她一直沉浸在皇帝喜歡我的自我洗腦中,不僅賣主求榮污蔑視她如親姐妹的如懿入冷宮,哪怕渣龍夜夜讓她做「床頭柜」來羞辱她,甚至最后扔給如懿處置依舊堅稱皇帝喜歡她。
首先,咱們說說阿箬的家庭升官之事。
阿箬的阿瑪桂鐸因為治水有功成為高貴妃阿瑪高斌的得力干將,這讓阿箬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整個紫禁城都因為她的阿瑪升官而欣賞她一般。
她竟將這個升官的好消息當成了自己可以往上爬的信號,產生了一種自己也可以做嬪妃的情緒。
不知道是不是阿箬學過文言文,把「普信」理解成了「全城一信」?父親升官,她卻「普信」自己有了做宮妃的把握。
這種理解水平,實在讓人對她的「文學修養」嘆為觀止。
接下來,咱們聊聊阿箬對皇帝的「誤讀」。
皇帝責怪她穿了滿繡的宮裝,她居然以為這是皇帝對她美貌的欣賞。
這位阿箬姑娘的自信心簡直要比皇帝的玉璽還高貴。穿花著柳的宮裝,怎麼會引來皇帝的責難呢?
也許她覺得,皇帝看著她的眼神,其實是「滿心歡喜」的表現。
可惜,這位普信女竟將皇帝的責怪誤解為對她美貌的青睞,以為皇帝正在用責怪的目光向她傳遞著「我真是太愛你了」這樣的浪漫信息。
這種自信和對皇帝的誤讀,實在是讓皇帝都有口難言啊。
然后,咱們來看看那位嘉貴人金玉妍在阿箬受罰時的故意親近與挑撥。
阿箬竟然輕信金玉妍的挑唆,認為是如懿阻礙了她的嬪妃夢。阿箬,阿箬,你是被掉餡餅的狐貍,竟然還和狗在一起!
你要知道,嘉貴人可是有句老話叫做「嘴上一說,心里早算計」。
金玉妍以假意奉承、暗示皇帝的喜好,成功地在阿箬心中種下了一顆嫉妒的種子。
阿箬開始認為如懿是阻撓她登上龍床的最大障礙,而不是自己腦子里搭建的「普信女」幻想。
金玉妍的言傳身教,阿箬成了金玉妍除掉如懿的棋子,竟然因此還認為皇帝對她「好得很」。
如懿被放出冷宮后,一直在給皇帝做「床頭柜」的阿箬被皇帝扔給如懿發落,卻還在囂張地高呼皇帝喜歡自己。
如懿也很無語,劇中的阿箬被賞了啞藥,原著中的阿箬則被賜了貓刑,扒光衣服與野貓裝進一個袋子,出來的時候已體無完膚,最終凄慘死去。
阿箬最終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原本作為如懿陪嫁侍女的她肯定會被如懿選一門好姻緣,卻動了爭寵的心思賣主求榮。
可惜,她的夢碎如鏡,自信淪為自大。一廂情愿的以為皇帝對自己有好感,結果卻成了如懿手中的棋子。
在她受寵的夢境破碎之際,她的那句「皇帝喜歡我」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
總的來說,《如懿傳》中的阿箬是一位讓人捉摸不透的角色,她的自信與誤讀讓人啼笑皆非,哪怕是皇帝,聽到他的發言都會一個頭兩個大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