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繁就簡,守護自己最珍貴的。
年輕時我們過年,看的是熱鬧,過的是儀式感。
經過生活的洗禮,現在的春節,過的是心境,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句話說:人到中年,生活在前,節日在后。
深以為然。
不為面子所累,不被社交捆綁,經營好自己,照顧好家庭,才是春節最正確的開啟方式。
01
面子低配
在中國人的傳統里,面子這個詞,已經上升到了文化層面。
林語堂先生就曾說:
「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還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但有時候好像爭臉是人生第一要義。」
春節,在外打拼的人紛紛回鄉。
「衣錦還鄉」的傳統,使得資源和身份必須在這幾天之內變現。
混得好的人,擺足排場,即使混得不好,也往往要表現出一副賺了大錢的樣子,不想讓人瞧不起。
于是過年這幾天,就成了中國人最講面子的時候。
今年春節,離回家還有一個星期的時候,我就接到我媽十幾個電話。
電話里說的都是一件事:送禮。
我媽說,你好久沒回來了,又在公司擔任要職,這次送禮可得準備得周全點,別讓我們丟臉。
隨即發來一張禮品清單。
這清單里,近親遠親,上到90歲老人,下到4歲小孩,一共接近20人。
煙酒水果、零食玩具、壓歲錢……我一個月的薪水都撐不住。
過年還有個重頭戲,就是請客吃飯。
就拿我家來說,每年親戚們的團圓飯,從年初二一直排到了年初八。
在酒樓請客的,場地要比別人高檔,飯菜要比別人高級。
在家里請客的,從鑲金邊的琺瑯器皿、原產地某某莊園的紅酒、德國空運的牛排,也要一一安排上。
過個年,一圈親戚走下來肚子圓了,錢包也癟了。
有人說,過年時送禮的檔次,請客吃飯的規格,給出紅包的數額大小,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彰顯自己成功、追求體面無可厚非,若是打腫臉充胖子,或是刻意顯擺,那一切就變了味。
踮起腳去夠別人的高標準,過完年你馬上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囊中羞澀」「捉襟見肘」。
亦舒曾說: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又是最沒有用的東西。
因為世界的評價體系,永遠是看你自身的價值,而非外在的排場。
那些真正在意你的人,不管你有沒有出人頭地,都會為你留一雙筷、溫一碗湯,等你吃一頓熱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