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俠侶》的結局算不上圓滿,哪怕中原群雄守住了襄陽,又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決選出了新一代的五絕,甚至龍楊二人也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這部作品仍留給了讀者無數的遺憾。
比如當年的「甄志丙事件」,小龍女失了清白,她與楊過的愛情固然感天動地,卻也始終讓讀者如鯁在喉。
不過更讓筆者感到遺憾的其實并不是《神雕俠侶》本身的主線劇情,而是這部作品是值得被續寫的,因為書中明顯是埋下了伏筆的。
(郭靖、黃蓉劇照)
比如原著最后一回中的主角其實已經不是楊過、郭靖等人,而是覺遠、張三豐以及郭襄,當覺遠帶著少年張三豐登場時,讀者都已經開始展望這少年張三豐與郭襄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了,可讓人遺憾的是金庸直至封筆也未能將他們二人的故事補全,而是直接寫了主舞台設定在《神雕俠侶》數十年之后的《倚天屠龍記》,這是為何?
一、郭靖之死
其實要寫《神雕俠侶續集》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一件事,那就是「郭靖之死」,畢竟整本《倚天屠龍記》的主線劇情就是基于「郭靖的遺產」展開的,郭靖不死,也就不會有「倚天屠龍計劃」。
不過對于最后一次襄陽大戰,金庸僅僅只是在《倚天屠龍記》原著第三十八回中提到這麼一句。
「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傳功劇照)
這消息固然讓人痛心,可轉念一想,金庸也不是對郭靖之死毫無鋪墊,甚至早在《射雕英雄傳》中,他就已經暗示了郭靖和黃蓉的結局注定是悲劇。
比如這段對話就很直觀:「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岳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御侮。
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素明他心意,嘆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等于說「郭靖會戰死」并不是金庸不寫《神雕續集》的理由,而真正的問題,或許與郭靖死后的劇情有關。
二、俠義傳承
郭靖夫婦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注定是戰死,所以他們在臨死前就已經想好了后手,也就是「倚天屠龍計劃」。
關于那計劃,書中是這麼寫的:「郭大俠夫婦將這兵法秘笈藏在一個絕頂機密的所在,另在兩塊玄鐵鐵片之上,刻上了這所在的地圖,并注明進入的方法,將鐵片藏入了倚天劍和屠龍刀之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