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與趙敏這兩位女性角色,盡管都曾做出種種令人側目之事,但在讀者心中,她們所受待遇卻大相徑庭。
許多人對于周芷若持有諸多不滿,而對趙敏卻頗為寬容,這其中緣由,值得深究。
首先,我們得明白,人們往往對壞人變好更易接受,而對于好人變壞則難以接受。這與人性中的善良本質有關。在佛家理念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味著不論過去如何,只要真心悔改,便有重新開始的可能。
而人們對于壞人變好,正是基于這種寬容與理解的立場。相較之下,一個原本善良的人走上邪路,往往更令人痛心疾首,因為這打破了我們對其原有的美好認知。
趙敏起初作為反派登場,後來逐漸展現出善良的一面,符合了「壞人變好」的情節設定,因此得到了讀者的接納;而周芷若則是由純真少女逐漸黑化,這種轉變讓讀者難以接受,故而引發了諸多非議。
其次,從立場角度來看,趙敏作為元人,前期與江湖武林為敵,因此她所做的一切在當時背景下是說得通的。她後來為了張無忌,不惜與父親決裂,完全投身于我方陣容,這樣的舉動自然贏得了讀者的好感。
而周芷若始終與我方同陣營,這就使得她的行為更容易引發讀者質疑。尤其是她對殷離的傷害,更是讓讀者無法原諒;如果周芷若能夠在對抗趙敏的過程中解決她,或許還能得到些許諒解,覺得她也算是鏟除異己,但遺憾的是,她居然對更為柔弱的蛛兒下手,這也使得她在讀者心中的形象更加負面。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主角光環」的影響。趙敏作為女主角,與張無忌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糾葛,她的命運起伏自然牽動著讀者的心弦。而周芷若僅僅是女二而已,還是我們慣常認知上的那種惡毒女二,她的故事并非主線重點,讀者很容易忽略她的心境變化,最后就會覺得她所作出的一切都是不可理喻的。
即便周芷若對張無忌一往情深,但她的深情與利用并存的行為模式,以及她在關鍵時刻對張無忌的傷害,都讓讀者難以對她產生好感。在這種主角光環的映照下,周芷若自然無法與趙敏相提并論。
其實,總的來說,趙敏與周芷若之間區別,就是一個是「真小人」,一個是「偽君子」,把她們放在一起作比較,也算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至說,趙敏還更自私一些。
為什麼說趙敏更自私呢?首先,滅絕師太對周芷若的養育之恩僅僅是師徒之情,但周芷若為了這份恩情,竟然親手傷害自己所愛之人張無忌,她痛心非常,但師命難違。
此外,滅絕師太死后,她仍想著光大峨眉派,以彌補對師父的誓言。而趙敏呢?她為了張無忌,竟然與親生父親斷絕關系,當真是是絕情絕義。
其實,這種自私的行為與她們各自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漢人自古以孝治國,講究禮儀之邦,養育之恩重于泰山。而趙敏作為元人,來自草原兒女,那里的文化強調個人和家族的利益,掠奪是常態,所以,在元人文化中,自私自利的行為更為普遍。
無論她們的行為如何,讀者對于這兩位女性角色的態度卻是褒貶不一的,這恰恰證明了文學作品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命運軌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