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少舊房子都會有那種置于半空中的夾層辟出的隔間形式,夾層的出現雖然有效利用了空間,但卻對自然光線的流動影響不小。
▼
最近,在台灣屏東剛剛完成了一處不足 50 平米的舊式老屋的改造。
▼
在很多老房改造項目中,直接拆除夾層隔間的做法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的。但這座老屋的做法是選擇性地拆除了夾層隔間的墻體,保留了平置的夾層,夾層上方作為開放式書房,下方作為廚房及用餐空間,一側的大窗戶提供了盡可能充足的自然光照條件,下方的窗框順勢就變成了餐桌一側的座椅,還節省了空間。
▼
廚房
▼
夾層上下分區
▼
用作開放式書架的夾層
▼
用餐空間
▼
樓梯的改造也是個大問題。舊結構中,樓梯位于一進門的位置,改造后樓梯被置于原來后方廚房的位置,用透光性較好的材料替換了原先廚房屋頂的材料,帶入上部灑入室內的天光,貫穿樓梯,另有一種將開放式的一層起居空間和二層較為隱密空間打通的感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