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9年后,再看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的各自境遇,差距一目了然

39年后,再看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的各自境遇,差距一目了然
2023/02/18
2023/02/18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國內導演三巨頭,到底誰更強?

這個問題似乎跟「你更愛爸爸還是更愛媽媽」一樣,沒有正確答案。

01

眾所周知,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在中國影壇上分庭抗禮。

馮小剛是開創賀歲商業片的商人,張藝謀是擅長制造驚喜的國師,陳凱歌是擅長用電影作畫的詩人。

各占優勢,各有代表作。

說來巧合,這仨人是在同一年一起邁入影視圈的。

1984年,剛畢業2年的陳凱歌被借調到廣西電影制片廠,開始籌備獲得了最佳攝影獎、銀豹獎、薩特蘭杯導演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土地》。

打響了進入影視圈的第一槍。

1984年,非科班出身,京圈兒子弟們鞍前馬后的小混混馮小剛第一次摸到了影視圈的門檻。

在鄭會立執導的劇情片《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從而正式進入電影圈。

1984年,張藝謀在影片《一個和八個》中擔任攝影師,以大膽的構圖,獨特的鏡頭獲得1984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一個和八個》不僅是張藝謀的第一部作品,還是「第五代」電影人優秀作品時代的發軔之作。

好戲,開場了。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派系之分。

動物都知道抱團取暖遠勝于單打獨斗,更何況是人呢,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剛開始中國影視圈沒有京圈和西北圈之分,這些大佬原本就是一個圈子里的人。

故事的開始,馬未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26歲那年,他寫了一篇小說《今夜月兒圓》,講述車間工人的愛情故事,順利發表到《中國青年報》上成了當年的爆款。

收到另一個大院子弟的作品,第一頁大咧咧寫著這樣一句話: 「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

這小孩,叫王朔。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門清了吧,在馬未都的堅持下,王朔接連產出《頑主》《一點正經沒有》《玩的就是心跳》《永失我愛》《過把癮就死》等作品。

為米家山、黃建新、葉大鷹等三、四代導演提供拍電影現實化的藍本。

中國影視終于跳出了「家國大義」,進入了「兒女情長」,第四代導演落幕后,兒女情長的大旗交到了五代導演手中。

張藝謀幸不辱命,一部《一個和八個》吹響了五代導演的沖鋒號角,第二年陳凱歌帶著《黃土地》為電影新時代添了一把火。

倆人締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02

張藝謀的《一個和八個》,將社會矛盾放大,人物縮小,突出天地,表現一種尋根究底的視覺觀感。

隨后陳凱歌的《黃土地》也改變了思路,整部片子的鏡頭都在刻意拉遠或放低,就是為了讓角色不喧賓奪主,使黃土和天空成為主角。

兩個人大膽的創新,搶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打破了以故事敘事的邏輯,創新了非線性敘事的方式,迎來了身份和咖位的三級跳。

跟兩個出身科班的「前輩」相比,剛摸著門檻的馮小剛壓根不夠看。

那時候的馮小剛還是馮褲子,并不在第五代導演圈子之內。

再說難聽點,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給王朔等人溜須拍馬了,之所以後來強行融入,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是自個兒砍殺出來的

好像很多人不喜歡馮小剛,罵她趨炎附勢。

但實話實說,菀兒似乎一直挺欣賞他的。

任何事情都得一分為二的看吧。

從美術助理,劇組大廚,拍馬屁小馬仔,一路從廢物成了導演,除了有顆善于鉆營的野心和聰明勁兒,所有人都不能否認他的才能。

不然,聰明如王朔也不會看上他,離開國內避風頭時交代他「活下去」。

活下去聽著簡單,但挺難的。

他剛開始也想走隔壁張藝謀和陳凱歌的路子,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就是悲情調子的《情殤》,接下來是現實主義的《一地雞毛》,再然后是《月亮背面》,《過著狼狽不堪的日子》,《我是你爸爸》。

但沒經過科班錘煉的小馮很明顯不得法門,不是被迫停機就是被禁,再不然就是過不了審。

《過》片停機后第二天,馮宿醉后醒來,發現頭髮掉了一大片,俗稱「鬼剃頭」。

這期間,影視圈開始變得復雜,各大導演都有用的順手的明星,這就涉及到了「站隊」問題。

比如以張藝謀為首的「⻄北幫」,以華誼兄弟為首的「京圈」,以濮存昕為首的「人藝派」,以徐克、王家衛為首的港圈等等等。

跟隊好了有肉吃,天天吃喝玩樂,合作不斷,跟隊不好了就只能自認倒霉。

靠著「打不死小強」的精神和對電影的獨特追求,才成就了馮小剛自己,甚至王寶強,葛優。

03

馮褲子的拍攝手法完全和陳導、張導不同,屬于徹徹底底的自由主義者。

隨心所欲你知道嗎?就是說的他。

想拍什麼樣的作品他說了算,甚至沒事演個電影,獲得個影帝的頭銜來證明一下自己。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高貴優雅,張藝謀的作品意味深長,馮小剛的作品簡潔通俗。

也是馮小剛,率先推出了 「國內首部賀歲片」的名號,把 「賀歲片」的概念引進大陸電影市場,及時挽救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困境。

并在之后的《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中頻頻得手,持續創造票房神話。

張藝謀,陳凱歌告訴所有人 :電影是能讓大家吃上飯,吃飽飯的。

馮小剛讓大家知道: 投資電影是能夠掙錢,能一本萬利的。

這個時期如果問這仨人在中國影壇的功勞更大,最值得尊敬,顯然沒有答案。

仨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五代導演,「最」這個字顯得很蠢。

馮小剛先生的賀歲片給即將枯萎的市場注入了新的生命,市場要是崩了,張陳二位老師也沒片可拍了,沒經濟的藝術探索就是笑話。

后果可以說是不堪設想。

另外兩位導演幾乎是當代大陸電影藝術成就上最重要的五代導演,早期的影片幾乎是今天藝術多樣化的一個基石。

當然今天的成果,也不全是這兩人的功勞。

拿幫派來劃分仨人也不太對勁,這仨人雖然圈子不同,關系確實千絲萬縷。

張藝謀剛畢業時擔任陳凱歌的攝影師,兩人關系不錯。

陳凱歌骨子里是個憤青加文青,拒絕加入京圈,也不靠近西北幫。

執著于老端著、愛面子、瞎講究,讓他落后于這個時代。

但他確實跟京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大學期間與大院子弟田壯壯(母親于藍,表弟李雪健)等人交好,後來又跟華誼有互惠合作。

這層關系,讓陳凱歌與馮小剛從2001年的交流就非常深。

很輕易可以看出這倆人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同屬京圈一環,多多少少彼此間都有些關系。

04

三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差距的呢?

2008年。

這一年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子,那一場華麗盛大的開幕式,外媒評價里出現最多的詞就是: 奇跡。

時間回到2005年,這一年奧運會導演組人選公開招標,共有13個競標團隊。

包括陳凱歌,姜文,馮小剛,張藝謀等等十多位導演,就連幾乎被神化了的李安也出現了。

在華人導演圈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高手」同框一決高下,這在國內是很少見到的。

其中最充沛的,就是張藝謀。

後來的紀錄片中,清楚看到張藝謀面試當天,拉了整整2大車的紙質文件。

據說關于開幕式的創意階段,張藝謀籌備了一年多,一年開的創作會議超過1000個。

看到了他的方案文件后,我感覺我只能給他當個助手。——李安

相比于李安的心服口服,陳凱歌顯然不服氣,現場做了一首詩并興致勃勃地念了出來。

詩還沒念完,評委就打斷了: 「你走吧,我們不需要詩人,而是需要實干的導演。」

從那一刻開始,張藝謀一下子耀眼起來。

為了2008年的奧運開幕式,張藝謀放棄了幾乎所有休息時間,可以說是盡心盡力。

有富商找到了張藝謀說:稍微植入一下,哪怕1秒也行,代言酬勞從4000萬漲到了一個億。

當時,他的助理龐麗薇,在知道品牌的邀約后,興奮得凌晨兩點就跑去辦公室等老闆。

結果張藝謀只回了一句: 「我不為五斗米折腰。」

還告訴助理以及團隊中的所有人: 任何廣告合作都不要接。

這一件事,直接讓張藝謀成為所有導演心中的裝b藝術家,文人嘛,都清高且看不上別人的清高。

王朔說: 都半斤八兩,那就誰也別冒充宗師,板兒磚伺候。

馮小剛說 :中國的的電影界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師,所以誰也別裝老大。

這些話不僅是對馮小剛自己的安慰,更是對張藝謀的提醒。

有人說,張藝謀從《英雄》之后再無代表作,他在電影圈子是不紅了,但在其他圈子可是紅得發紫。

2000年 《申奧宣傳片》 總導演;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開閉幕式總導演;2016年中國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總導演;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閉幕式交接儀式「北京8分鐘」節目的總導演。

2018年6月,擔任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燈光焰火藝術演出總導演;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

在這種高強度的藝術創作期間,作為老一代導演中最追求創新、不愿自我重復的人,張藝謀并沒有停下腳步, 創作的狀態遠超馮小剛、陳凱歌

從《山楂樹之戀》到《歸來》再到《一秒鐘》,每隔幾年,他都會再去回望一下那個特殊的年代。

在年輕人對那段歷史越來越陌生的當下,這注定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在這個充斥著科幻,喜劇的社會,能用劇情懷舊片來打動觀眾是十分不容易的。

張藝謀的美學也許正在落伍,可是他的視角又是如此珍貴。

05

至于陳凱歌和馮小剛,這幾年并沒有什麼新的作品,馮小剛還停留在《老炮兒》的角色中。

身為導演的馮小剛卻在管虎的指導下獲得了影帝,這可是赤裸裸的打臉。

而陳凱歌也停步在《貓妖傳》中,向著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發展,比如《演員請就位》,表達和教學的能力確實沒的說,但是真正的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卻一言難盡。

2023年,緊跟時代的張藝謀帶著《滿江紅》隆重登場。

說實在的,你說他有多好嗎?

那倒真的不至于多好,穩定發揮,甚至投機取巧罷了。

讓秦檜朗誦滿江紅,在歷史中真找不到這麼離譜的事兒,這事兒也就只有張藝謀能做得出來了。

出了電影院,你多少會有點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如果劇情是一群人前仆后繼,最后沒殺掉秦檜,功虧一簣,結尾說一下秦檜最終被立了像,遺臭萬年。

ok的,無非是個悲劇結尾罷了。

結局讓秦檜把孫均反殺,搞個行動失敗弄一個徹底的悲劇也行。

但刀架脖子上讓背課文,背課文的還是個替身,又想搞主角成功的結局又想貼合歷史,就會搞的結局兩頭尷尬。

雖然國師的這部電影,在故事結尾徹底崩掉。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個電影的票房真的很高。

ip夠大,夠刺激,國民程度高,版權不要錢,然后再套個情懷,豐富內容。

選個當下熱門的敘事結構,年輕人喜歡的劇本殺+密室逃脫。

選幾個演技擔當,幾個流量擔當,幾個搞笑擔當。

中間再加點反轉,從自己的《影》和《懸崖之上》抄點情節,齊活,票房直接拉滿。

在此之前,張藝謀最厲害的電影《懸崖之上》只賺了11億多票房,2022年的狙擊手也只獲得了6億票房。

看現如今。

雖然綜合票房不敵流浪地球,但收入超了小破球5個多億并完美奪冠,成整個春節檔的最大贏家。

再看看同時期的馮小剛和陳凱歌,最紅的作品全加一起,也難望其項背了吧。

又有票房,又有權威性,還勤勤懇懇,注定了張藝謀這波大火容易被趁火打劫。

果不其然,分走2023年春節檔大蛋糕之后,什麼《票房大盜》,《鬼場》,《劇本剽竊》等不實信息滿天飛,訴訟都發了也沒能止住爭議。

《滿江紅》起訴的四個人都是網絡平台的大V作者,他們的言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接到起訴通知后,這四大V不僅沒有妥協,反而積極應訴,直言不諱,法庭上見。

基于此,作為吃瓜群眾,他們也開始迷茫了。誰在說謊,誰該被信任?一切都成了謎。

票房、詆毀、抄襲還沒扯明白呢,又爆出了中學組織800余名學生徒步2小時自費觀看《滿江紅》一事。

雪上加霜的是,某狗仔對某導演搞私生子,選妃的指控,也無意間扣在了張藝謀的頭上。

種種料抖完,張藝謀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鏡頭前,大家落井下石,鏡頭外的一場追悼會直接成了照妖鏡,張藝謀成就得罪的這一群導演,算是全照明白了。

2月10日,何平導演的追思會在北京舉辦,陳凱歌、馮小剛、韓三平、黃覺、王中磊、張藝謀等業內導演、制作人、大佬齊聚一起追思何平導演。

這些人基本上就代表了中國電影和中國導演的天花板,全聚在一起,堪稱影壇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咱們的「里程碑」張藝謀雖然很受觀眾的歡迎,在圈子里似乎是被孤立在一旁了。

他演講的時候,陳凱歌拉著馮小剛正在熱聊,倆人直接將老謀子當了空氣。

到陳凱歌和馮小剛踴躍發言之際,捧場的人還挺多,自由活動期間全場嬉笑,人來人往。

反觀張藝謀,身邊冷冷清清,幾乎沒有任何人前來搭訕。

就算有,也是比較年輕的新生代導演。

集體合照期間,陳凱歌和馮小剛與有過交集的張藝謀隔了大老遠,站在了比較顯眼的C位區。

而張藝謀則站在了較為邊緣化的地方。

文人相輕,互看對方不順眼,或許優秀的人總是孤單的吧。

尤其是張藝謀眾多開幕式光環加身,還捧起2023年春節檔冠軍獎杯之后,他與整個導演圈子已經涇渭分明。

結語

不管怎樣,張藝謀總歸是中國導演堆兒里唯一一個就算違反計劃生育,罰款金額天價也沒有將自己與家人,孩子國籍改為外籍的導演。

就算榮譽加身,已經71歲了,依舊奔忙在電影一線,跟進時代的步伐。

就憑這兩點,國內導演圈子里所有人都難望其項背。

一同入圈后第39年,3人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

如今的馮小剛不僅僅是一個導演,更是一位海納百川的宗師,劍走偏鋒追求極致的山野高人。

至于馮小剛和陳凱歌,近兩年都已經呈現半退休狀態了,就算回歸,5年之內應該摸不到張藝謀的衣角。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