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銘西是帝梓元的貼身侍衛,和帝梓元一起長大。
帝梓元進京認識韓燁后,洛銘西也與韓燁相識,但兩人卻從來是誰都不服誰。
帝家被滅門,帝梓元被送上玳山后,洛銘西在帝永寧的幫助下取得了皇帝韓仲遠的信任,成為了刑部尚書。
因此,洛銘西與韓燁算是從小一起長大,韓燁也因此一直把洛銘西當做好兄弟,經常與洛銘西說一些體己話,還一起思念帝梓元。
但洛銘西卻從未把韓燁當作兄弟、朋友,而是一直把他當作敵人。
韓燁把洛銘西當作好兄弟、好朋友,所以有些不能對外人說的話,他都會與洛銘西說,有些不能與外人商量的事,也會與洛銘西商量,但洛銘西卻一直利用韓燁,甚至把韓燁當作敵人。
韓燁每次叫洛銘西名字,洛銘西都會提醒韓燁不要叫他名字,要叫他洛大人;韓燁每次與他親近他也會保持疏離。
當韓燁發現任安樂就是帝梓元后,就知道帝梓元和洛銘西一直在謀劃著一些事情,一些不能讓他知道的事情。
他知道,他們既然不告訴他,一定是因為他們兩方站在對立面。
但韓燁從來沒有責備他們兩人,而是叮囑他們兩人一定不要讓自己受傷,在洛銘西入獄后,韓燁也第一時間想辦法救他,去給他送藥,最后甚至幫助他們知道了想知道的真相,如他們所愿迎回了八萬帝家軍。
但韓燁永遠會想不到,他自認為的這個好兄弟的目的是殺了他和他全家。
洛銘西出獄后身體不適的他不僅沒有休息,反而繼續謀劃大業,當琳瑯問他原因的時候,洛銘西說:
「正是因為我的時日不多,我才不想浪費,我要陪她走完這最后一程,讓她看清自己,不留遺憾直到大靖疆土再也沒有韓氏皇族,直到本該屬于帝家的萬里江山不再被韓仲遠掌控的那一日,才真正的告慰那八萬葬身西北的冤魂和帝家先祖。」
帝梓元的目的是為帝家翻案,而她的貼身侍衛洛銘西的目的卻是讓韓氏皇族消失,讓帝家掌控萬里江山。
而北秦發動戰爭對洛銘西來說是最好的機會。
洛銘西接皇帝的旨意帶兵支援青南城,幫安寧將軍守住青南城,但洛銘西卻因一則密信選擇支援帝梓元。
能夠創立千月閣的洛銘西不可能看不出詭異之處,并且他當時已到青南城前,完全可以派探子到青南城查看情況后在做選擇,但他不顧其他將領的反對,毅然決然的選擇支援帝梓元,最終導致安寧戰死,青南城失守。
雖然安寧重情要求他保帝梓元,身為朝廷命官的洛銘西應該有意識,一個青南城遠比帝梓元重要的多,青南城的百姓和青南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比帝梓元更需要他保護。
不清楚青南城和帝梓元兩邊的戰爭情況,貿然決定支援哪一方都不是正確的選擇,更何況洛銘西趕到帝梓元被伏擊之處時,戰爭早已結束,這麼重要的戰爭不可能連個探子都沒有。
所以洛銘西放棄支援青南城更像是故意而為之,故意違背軍令放任安寧戰死沙場,韓家倍受百姓擁護的安寧將軍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
韓氏皇族的一個釘子被拔除。
安寧將軍戰死,為平息眾怒,韓燁決定處死洛銘西,但洛銘西是按安寧將軍指令行事,所以他選擇支援帝梓元也并無不妥,但他拒絕說出真相。
那是因為他的私心。
帝梓元最初并未有意重組帝家軍,只是帶著三萬水匪幫安寧保家衛國,并不想出風頭。
不得已洛銘西選擇以死相逼,逼帝梓元重組帝家軍出征,恢復帝家軍的聲望,奪回本就屬于帝家的江山。
在安寧和洛銘西都因北秦死后,帝梓元如洛銘西所愿有了報仇的決心,但水匪不善陸戰,帝梓元想報仇只能重組帝家軍。
一心想要復仇的帝梓元自己重組了帝家軍決定帶兵出征,太子韓燁知道時帝梓元已將帝家軍重組完畢準備出發。
最終帝梓元如愿收復青南城等數座城池,在京城帝梓元也被傳成神話,成為了保家衛國的大英雄,贏得百姓的擁護,在百姓和朝廷中的威望極高。
韓家為了保家衛國讓女兒、兒子親自出征,甚至女兒戰死了沙場,但卻沒有人在乎。
百姓們甚至覺得韓家的一兒一女都沒有帝梓元有能力,韓家不配坐在皇位上。
洛銘西以死逼迫帝梓元重組帝家軍,恢復帝家軍在百姓中的聲望,真的是為帝家奉獻了一切。
帝盛天和帝梓元最初可能確實不想指點江山,但帝梓元都能被洛銘西逼迫重建帝家軍,就有可能被迫奪回皇位。
帝梓元嘴上說著不想奪回江山,但她行事卻從不聽命于皇帝。
帝梓元重組帝家軍收復青南城等數座城池并未得到軍令,是她自己自作主張。
這就意味著,戰爭結束后,只要帝梓元有一點不滿,她就可以帶領軍隊做她想做的事,當今皇帝是誰她并不在意,因為她的軍隊讓她有底氣讓江山隨時易主。
有這樣的一支軍隊時刻「盯」著韓仲遠,他的皇位怎麼能夠坐穩,怎麼能夠睡個安穩覺。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