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傷口難癒合?糖友注意!除了糖尿病足,你也該認識「周邊動脈疾病PAD」
2024/01/16

受訪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副部長/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葉集孝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李應陞醫師

Q1:我有糖尿病,醫師提醒我要小心周邊動脈疾病(PAD),到底什麼是PAD?

PAD全名為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簡單來說是從主動脈弓以下的動脈,包括腹主動脈一路往下到腳趾的血管產生粥狀硬化;隨著病程進展,內膜增生,血管變得狹窄或阻塞,影響了血液灌流,長期以往,就會產生癥狀及慢性傷口。

糖尿病病友容易患有PAD的原因是血管長期泡在糖分內,而導致內膜增生而出現狹窄、阻塞或硬化,60 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足部感覺喪失,無法察覺肢體末梢的異常或不適感,所以足部受傷潰瘍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數倍。

除了糖尿病友外,PAD的高風險因子包括高齡、有家族史、抽菸及長期洗腎等。

Q2:周邊動脈疾病(PAD)有多嚴重?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危險?

PAD的依嚴重度可從無癥狀到最嚴重的慢性傷口無法癒合,久而久之將會出現下肢皮膚發黑及壞死等,最終恐將面臨截肢的風險。它典型的癥狀為間歇性跛行,亦即一走路就會感覺下肢疼痛,但多數休息後就會改善;慢慢地就算休息不走路時大腿或小腿也會出現痠麻、疼痛等,更嚴重時下肢會感到冰冷麻木感,或是產生慢性傷口遲遲無法癒合。

更危險的是,臨床上觀察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癥狀演進比一般人會更快速,可能跳過間接性跛行及靜態型疼痛,從無癥狀直接變成皮膚潰爛壞死,防不勝防。由于上述PAD的癥狀很容易與腰椎疼痛相混淆,例如椎間盤突出也會影響神經而出現麻痛,病患往往會以為是脊椎問題而求助骨科及復健科,以致延誤就醫。

Q3:一般民眾及糖尿病患能提早警覺嗎?要如何診斷周邊動脈疾病(PAD)?

有服用胰島素或將血糖或降血糖藥物糖尿病病友,建議5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下肢動脈血流壓力測試(ABI);一般民眾若無癥狀,也建議70歲以上一年篩檢一次,畢竟PAD屬于老化疾病,無論是否為糖尿病患,都要提高警覺。

不過,ABI雖是PAD很重要的篩檢指標,但對于鈣化嚴重的洗腎病患,卻有其極限。對于正在洗腎的糖尿病友,目前也建議再透過其他偵測血流工具來進一步確認,以達到更精準的測量評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中年女性穿彩色還有這麼多講究,穿對了才高級時尚,減齡又有魅力
2024/01/24
44歲秦嵐帶火了一種新穿法:西裝+短裙+波波頭,時髦顯瘦又洋氣
2024/01/24
高圓圓趙又廷回家過年!穿紅大衣配闊腿褲真時髦,全程笑臉好幸福
2024/01/24
長大衣與40歲女性的不解之緣:遮肉又時髦,讓你重拾自信與魅力!
2024/01/24
懸疑劇排行總榜,檀健次《獵罪圖鑒》僅僅排第三,第一名不看太可惜!
2024/01/24
《你也有今天》成惜為何遲遲不接受吳君的示好?其實原因早從他的嘴里說出來了:一步晚,步步晚!
2024/01/24
這才是真正適合小個子的穿搭,溫暖舒適、清新雅致,過年穿很討喜
2024/01/24
四十多歲的女人,過年還是穿得「洋氣」點,照搬這些搭配、真減齡
2024/01/24
紅色毛衣穿不出精致感?搭配這「2裙2褲」溫柔大方,新年氛圍拉滿
2024/01/24
新年穿搭合集來了,時髦又耐看的搭配模板,20歲到60歲都能穿!
2024/01/24
栗子雞的家常做法,簡單易學,味美鮮香,米飯都能多吃兩大碗
2024/01/24
除夕台語怎麼念?網友疑惑「連長輩都不會唸」 內行人解答「至少有兩種」意思也不一樣
2024/01/24
把口罩放在拖把上,作用真厲害,解決每個家庭的大煩惱,趕快試試
2024/01/24
今晚開播!又一都市喜劇來襲,看到演員陣容后,有劇可追了
2024/01/24
《祈今朝》顧寒江結局是什麼?顧寒江最后死了嗎?怎麼死的
2024/01/24
年三十除夕夜,家裡擺「6種」吉祥果,走好運過吉祥年!
2024/01/24
家裡的神位不可以這樣擺!擺放神位不可不知的「11大禁忌」 否則「得罪神明」3代人都倒霉
2024/01/24
酸菜燉五花肉的做法,米飯一碗接著一碗超下飯!
2024/01/24
他家只有12坪,裝修效果卻舒適又高級,比很多大戶型還有品質感
2024/01/24
「舊物六要扔,不扔家不順」,家里有這6樣舊物,記得快扔掉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