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強者?
作家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總結無數英雄人物的經歷,給它下了這樣的定義:
千回百轉,千錘百煉,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你會發現,從朱元璋到朱棣,從鄭和到徐霞客。
那些歷史中赫赫有名的強者,無一不是這樣的品性。
在他們短暫而輝煌的人生里,也曾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挫折和痛苦。
但最后他們又奇跡般地解決了所有難題,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這背后成就他們的,就是強者思維。
擁有這種思維的人,永遠不會被一時的困境所困。
朱元璋思維: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朱元璋:
「蓋明祖一人,圣賢,豪杰,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
朱元璋,他既是圣賢,也是豪杰、還是一個地痞,在他身上,豪氣和匪氣并存。
他生于亂世,起于草莽,一生戎馬,嘗盡無數艱辛。
貧寒時,他是無立錐之地的乞丐。
歷經磨難,九死一生后,他得以逆襲,成為坐擁天下的君王。
這些艱難的歲月里,一直支撐他的,就是一股「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信念。
剛參加農民起義時,他憑著出眾的軍事才能,打敗了實力數倍于他的對手。
但他沒有沾沾自喜,偏安一隅,而是一路征伐,一舉開創了大明王朝。
坐上皇位后,他手底下的人,又是如胡惟庸、藍玉一般的權臣悍將。
朱元璋沒有犯怵,他先是處處隱忍,步步謀劃,而后找準時機將這伙人一擊即殺,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個穩固江山。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開弓沒有回頭箭。
打定主意做一件事情,就要不動聲色,將它做到極致。
如果一遇挫折便半途而廢,終將難逃一事無成的命運。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并為之全力以赴。
也只有這樣的人,能在茫茫前路中,踏上那條專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朱棣思維:
風生水起,全靠自己
當年明月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講述過朱棣的身世。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由于母親身份卑賤,他自出生起就遭受了諸多不公平待遇。
朱棣在戰場上屢立軍功時,朱元璋視而不見,偏疼長子朱標。
朱標病逝后,朱元璋也沒正眼瞧過朱棣,轉而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在這種爹不疼、娘無勢的悲慘境況下,朱棣從小就知道了,要想得到什麼,必須靠自己爭取。
所以在朱允炆繼位后,朱棣便不再隱忍,開始籌劃自己改變命運的大計。
他先是從北平揭竿而起,經三年多「靖難之役」,從北平打到了南京,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權力巔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