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著中,公孫夫人是一位雖言語不多卻深不可測的女性角色。她的生活充滿了坎坷,卻在沉默中展現出強大的智慧和堅韌。
公孫夫人的婚姻生活異常特殊,丈夫公孫先生是顧廷燁的幕后軍師,可以說顧廷燁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工孫先生的出謀劃策,而她卻在鄉下默默承受著寡居之苦。
想當初新皇剛剛繼位,顧家四房五房犯事,就是公孫先生建議顧廷燁跟新皇求情,這才讓新皇看到顧廷燁重情重義,宅心仁厚的一面,從而更得新皇器重。而就是這樣一位有智慧的人卻被妻子狠狠拿捏住了
在明蘭三朝回門的時刻,老太太的教導讓她明白了女人過上舒坦日子的兩大關鍵,即要有銀子,也要有心腹。然而,公孫夫人似乎兩者都不具備,但她卻因為深厚的家庭管理和教養能力,贏得了夫家的信服和丈夫的敬重。
盡管公孫夫人的人生曲折,她曾育有一子,卻在早年夭折。丈夫常年在外游歷,她只能獨自負責家務和教養寡嫂、侄兒侄女。即便多次提議讓丈夫納妾,她也甘愿放棄自己生育的權利,為丈夫的事業默默奉獻。
公孫夫人的聰慧表現在她對婚姻的深刻理解,她明白丈夫的心性,知曉他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當納妾之事交由顧廷燁明蘭夫婦負責時,她雖然內心或許有所不舍,但更愿意放手,讓丈夫自行選擇。
那麼她是否是心甘情愿的幫丈夫納妾呢?
第一,她與公孫先生常年分居,不能在身邊伺候丈夫,覺得虧欠丈夫,想找個人代替自己照顧丈夫。
第二,她知道丈夫的人品,只想做個翱翔天地的自由人,不想被家室束縛。
第三,讓顧廷燁明蘭夫婦幫忙挑選妾室等于把選擇權交給了丈夫,丈夫喜歡的是心意相通之人,且還有明蘭夫婦幫忙把關,定是個好相處的人。
第四,妾室生的孩子將來也是要養在自己身邊的。
第五,就算將來丈夫寵妾滅妻她還有從小養大的侄子作為靠山養老,沒有后顧之憂。
第六,她照顧公婆,教養子侄,教導新婦持家好名聲在外,公孫先生是個看重名聲的人,將來定不會辜負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