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老話:吃一塹,長一智。
受到一次挫折,就收獲了一次教訓,自然就會增長一點智慧。人,就在無數的教訓和挫折中成長。
沒有見識過黑暗,就不會向往光明。沒有吃過生活的苦,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沒有被人算計過,欺負過,就不會明白人心的險惡。
就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說,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活成「越老越薄情」的樣子?因為經歷過,被傷害過,自然就沒有了以往的天真和純粹。
人,終究會從天真純粹的樣子,活成復雜薄情的模樣。這不是當事人的錯,只是生活的磨練,讓人刻骨銘心罷了。
一個人,吃過這幾種「虧」后,也許他就不再需要親戚和朋友了。
一、付出卻被人辜負,人就會變得薄情。
在一段簡簡單單的感情和關系當中,人們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我給你面子,你也給我面子,這是尊重。我對你好,你也感念我的付出,這是尊重。反之,付出了,卻被人辜負了,人們的觀念就會發生改變。
老陳借給了工友10萬元救急,怎奈工友一直拖著老陳的錢不還,還消失不見了。後來,老陳才發現,工友已經把錢賺回來了,但他就是不想還。
在一輪又一輪的催債過程中,老陳和工友勢同水火,早已做不成朋友了,而成為了敵人。對此,老陳也感慨,世道炎涼,人心不古。
直到今時今日,老陳也不再相信任何的外人。這就是所謂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被傷害過,受到損失的人,都會變得特別敏感。
敏感點,其實是好事。太過于老好人了,別說會被人欺負,也許連血汗錢都保不住。
二、總是見不得人好,人就會變得冷漠。
人性當中最大的缺陷,就在于見不得身邊人過得好。
對此,古人說過一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那些貧窮之人,哪怕住在鬧市,也不會有人去拜訪他們。而那些富人,哪怕住在深山,也有人不辭辛苦,登門拜訪。
在宴席中,別人只會向有錢人敬酒,當然,他們也會希望有錢人快點倒霉。而對于無錢人,他們一百個瞧不起,滿眼鄙夷。
人,為什麼存在「見不得人好」的特性呢?因為人類喜歡攀比,不是今天攀比誰有錢,就是明天攀比誰住大房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