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陳繼儒纂輯的《小窗幽記》,作為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書中內含感情、個性、處世、境界等話題,涉及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養、立身處世,以及世情、歷史等方面的主題,內容豐富,思想深邃,讓人讀罷,即有所悟。
《小窗幽記》中說:「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這句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越是深入品讀,越覺得這句話有著深刻哲思與啟示。
花繁葉茂、柳密如織的復雜情境下,如果還能從容淡定、應對自如,方為真正有計策、有辦法之人;狂風驟雨四面而來,還能站穩腳跟、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則、有定力之人。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考驗的是一個人處理復雜局面、應對重大事件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和駕馭能力。撥得開的前提是有膽識,如果遇到問題就怕、面對矛盾就躲,問題就難以解決,矛盾也無法化解。
不管前路有多崎嶇坎坷,不急不慌不躁,敢于迎難而上,才會有辦法、能攻堅。
撥得開的關鍵靠能力,不少人遇事不是不想辦、不敢辦,而是不會辦、辦不了,能力不足的短板導致其只能在困難面前望而卻步、裹足不前。
特別是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對個人的知識儲備、能力經驗是一種更大的考驗。如果知識能力與時代脫節,就是心有余也會力不足,只能望洋興嘆徒增煩擾。
「風狂雨急時立得定」,要求的是一個人在困境面前,做到不亂心神、不困于情,不被世俗誘惑裹挾,永葆初心。
「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這就是定力。
能夠撥得開,做事就有章法、出效果;做到立得定,才能「風雨不動安如山」。今日社會,需要撥得開與立得定的考驗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希望我們都能在事上磨煉,既能撥得開,又能立得定。
《小窗幽記》中說:「能于熱地思冷,則一世不受凄涼;能于淡處求濃,則終身不落枯槁。」讀來感慨良多,頗覺意味深長。
對于熱地思冷、居安思危的道理,古人很早就有論述。《周易》中有言「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又云「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淡處求濃,意為平淡之中不可失于平庸,當追求精彩卓越的人生。一熱一冷,一淡一濃,一思一求,寥寥數字,道出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價值選擇。
熱地思冷,意味著處于勝勢時,要常懷憂患意識。「天下之禍,不生于逆而生于順」,只有勝而不驕,才有可能避免失敗的徹骨之痛。
熱地思冷,意味著身處順境之時,要慎對名利、榮辱、權位,切不可被外在的「浮云」遮住雙眼。熱地思冷,意味著順遂之時,要心存敬畏,經常給自己潑一潑涼水、提神醒腦,切莫自負自傲。
淡處求濃,是一種積極、樂觀、上進的態度。所謂淡處,可能是不顯眼的普通崗位、一般職務,但如果長期堅守下去、干出不凡的業績,也能求得人生事業之「濃」。
現實中,大部分人都處在平凡的位置上,有人會覺得懷才不遇,每日牢騷滿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也有人會兢兢業業,把小事做好,認真負責的態度一以貫之。
天下事,作于細,成于實。不能勝小事,焉能堪大任?無論大事小事,都應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精益求精,只有謹慎做好小事,不因事小而不為,如此方能成事。
熱地思冷、淡處求濃,是大智慧,是真聰明。不論身處順境逆境、高位低職,都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如此常思冷熱、常悟濃淡,自不會頭腦發熱,亦不會妄自菲薄,人生定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