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危有四重身份,他既是定國公府的世子薛定非,又是金陵謝家的子弟,同時還是平南王麾下第一謀士度均山人和圣上的帝師太子少師,這幾個身份前面三個都好說,唯獨太子少師這個身份至少有三個疑點讓人費解: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是太子三少,太子三少是太子三師的輔官,品級也比太子三師低一級,不過三公、三孤、太子三師、太子三少的品級歷來都很高,比如三公三孤基本上都是一品,太子三少基本上也不低于從二品。
大乾王朝雖然是個架空的朝代,但從細節來看和明清兩朝最為符合,明清兩朝太子三少是正二品,這麼看來謝危謝少師應該就是二品大員了?其實并非如此。
矛盾之處在于按理來說既然太子少師是正二品,那麼品級至少不低于六部尚書,可是《寧安如夢》中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都是身穿紫袍,但謝少師卻只能和五六品官一樣穿緋袍,意味著劇中的太子少師品級似乎并不算高。
如前所說太子少師至少也是從二品,和六部尚書差不多,比六部侍郎的品級還要高,但謝危只用了四年就官居二品似乎說不過去。
薛定非改名換姓為謝危之后成為金陵大族謝家的子弟,四年前他從金陵北上的時候還是一介布衣,從呂顯說他考不過謝危每次都是第二來看,謝危四年前上京的時候應該是參加會試,就算他會試第一殿試也是第一高中狀元,但按照慣例應該是進翰林院為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四年時間如果不外放的話大概也就是從五品的侍讀學士或侍講學士,最多也就是正五品的翰林學士。
一般來說三公三孤、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大多用于加官或死后追贈,更多的是用來提升品級或給予臣子的一種榮譽,基本上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才有資格擁有,所以說謝危入朝四年就官居太子少師不太合理。
三公三孤、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基本上都是虛職,品級雖高但一般來說并沒有多大的權力,他們的權力更多的是體現在其他兼職上,比如于謙于少保就是以兵部尚書加少保總督軍務,很少會有臣子單獨為太子三師或太子三少等等,因為這樣的虛職根本就沒什麼權力,所以謝危在朝中沒有其他職務不合常理。
令人不解的是,在沒有其他兼職的情況下謝少師在朝中的話語權很高,圣上沈瑯大事小事都會問他,而且還會讓他去執行,比如關押并流放勇毅侯之后讓他代掌兵權,又比如讓他搜查興武衛,參與圍剿平南王逆黨等等,按理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太子少師該干的事。
本該是二品大員,但卻連紫袍都沒資格穿,入朝僅僅四年就官居太子少師,僅僅一個虛職卻有很大的話語權,不得不說謝危官居太子少師才是全劇最大的破綻。
謝少師的官職設定本身就不合理,其實最適合謝危的應該是類似明朝內閣的大學士比如中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等,明朝的內閣大學士雖然手中權力極大,在朝中的話語權很高,但品級卻不高只有正五品,剛好符合謝危的身份。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