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初夏,深院小亭,青梅煮酒,曹操與劉備對坐暢飲。
曹操借酒窺人,贊劉備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劉備推辭不過,只好先后點名袁紹、劉表、孫策等人。
但均被曹操逐一反駁,隨即說出那句有名的斷語:「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曹操是那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既是亂世奸雄,治世能臣,也是一位詩人。
若能讀懂他的詩歌,就能讀懂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還有他宏大的人生格局。
01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公元189年,董卓進京,把持朝廷。
曹操及時抓住歷史的機遇,順勢而為。
他散盡家財,征募了一個五千人的軍隊,起兵討伐,這一年,他34歲。
第二年,各地方勢力一齊舉兵反董,群雄組成了聯盟軍。
董卓畏懼,焚燒皇宮,劫持皇帝遷都長安。
董卓人心盡失,西遷途中原本是與之作戰的好時機,但是盟軍內人心不齊,各有盤算,誰也不敢先出兵。
只有曹操擔心貽誤戰機,獨自引兵西進。雖然戰略正確,奈何勢單力薄,不幸遭遇埋伏,險些喪命。
但有些事情當前來看似乎無利可圖,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受益無窮。
曹操孤軍深入,雖敗猶榮,這一戰讓他名震天下,引得群賢歸附。
除了對局勢的準確判斷,曹操最高明的遠見還在于終生以漢臣自居,絕不稱帝。
袁術得到東漢傳國玉璽,不顧眾人勸阻,執意稱帝,結果被各路諸侯群起攻之,兵敗身亡。
曹操知道,自己如果稱帝極有可能會步其后塵。
于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帝之名討伐異己,師出有名,終于統一了北方。
晉封魏公后,大權在握,百官請他稱帝,連對手孫權也寫信勸說他稱帝,曹操卻譏諷死敵孫權是想把他架在火上烤。
帝王夢是亂世英雄追求的終極夢想,曹操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于在誘惑面前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他只說了一句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正是因為周文王奠定的基礎,周武王才能伐紂,開創周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