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讀不盡的紅樓夢」,往淺了讀是兒女情長,往深了讀是人生盛衰。
人到中年再讀這本書才發現:生活的很多道理,早就被曹雪芹講透了。
魯迅先生曾這麼論述《紅樓夢》的主題:
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而為人父母者重讀紅樓,看見的卻是無處不在的教育之殤。
一位作家說過:
「父母,是孩子的宿命。你的認知和行為,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深以為然。人到中年,再懂《紅樓夢》就會明白:
父母的大格局,才是孩子的天花板,也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
趙姨娘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曹雪芹對書中人物大多褒貶相濟,不乏悲憫。唯獨對趙姨娘,愣是沒寫過一句好話。
她內心陰暗,行為粗鄙,整日懟天懟地,可謂神憎鬼厭,人見人恨。
兒子賈環作為庶出的孩子,本就內心自卑,又碰上一個不靠譜的母親,他的生活里常常充斥著雞飛狗跳。
有一回,賈環與丫頭們擲骰子,輸了耍賴,被寶玉教訓了一頓,只好怏怏回家。
趙姨娘見他那般模樣,上來就是一通罵:
「誰叫你上高台攀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里頑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
面對郁郁而歸的孩子,做母親的不說安慰疏導,反倒譏諷打壓,用惡毒的語言,攻擊本就沮喪的孩子。
最深的傷害,來自最親的人,這讓賈環的心靈始終被籠罩在一片陰郁暗黑之地,變得愈來愈扭曲。
趙姨娘買通馬道婆下蠱,殘害鳳姐寶玉;賈環就故意將一盞熱油倒向寶玉,想燙瞎他的眼睛;
趙姨娘把茉莉粉摔向芳官的臉,罵她「娼婦、粉頭」;賈環也將彩云私贈之物摔向她的臉,罵她「兩面三刀」;
趙姨娘動輒罵賈環「下流沒剛性」;賈環也動輒瞪眼摔娘,扭頭暴筋。
在這般言傳身教下,賈環表現得「行為猥瑣,舉止荒疏」,沒有一點大家公子應有的風范。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以及根本,在于父母的智慧、情感和內心激情。
可以說,父母什麼性格,孩子就什麼命。
作為父母,要不時清空內心的陰郁,不把負能量傳遞給孩子,孩子才能向上生長。
縱使心有裂縫,那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