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蕊姬被封為答應后,在床第間她問皇上:
「臣妾覺得有點奇怪,貴妃娘娘琵琶技藝無雙,臣妾遠不能及,皇上怎麼還喜歡聽臣妾彈奏的呢?」
「你的琵琶不算精絕,但是經過朕的點撥之后,精進不少。朕頗有良師之感。」
白蕊姬嬌嗔道: 「原來皇上喜歡調教人呀。」
皇上不置可否,話鋒一轉: 「不過有你在,就不必貴妃時時過來彈琵琶了。」
白蕊姬不禁笑了: 「原來皇上不喜歡時時看到貴妃呀。」
皇上倒也沒有生氣, 「瞧你輕嘴薄舌的,連貴妃也敢排揎。」
嘴上雖然數落她,可同時把她拉入懷中。
可見,白蕊姬猜中了皇上的心思,高晞月此人在皇上并沒有多少分量。
其實,這段對話更是道出了高晞月悲劇的根源所在。
一開始,高晞月并不是合弘歷眼緣的人,甚至連富察皇后都比不上。在選福晉的時候,弘歷一句「晞月格格,人如其名。東方未晞,月色風霜。」
原本以為是對自己的夸贊,沒想到卻是更大的否定。
沒想到,弘歷接下來卻把她否決了:「如此美貌,賜黃金百兩。」
如果果真如此,倒也算是成全了晞月。
後來,弘歷為了迎娶青櫻入府,才答應皇上封高晞月為格格。
晞月與青櫻一同入府,洞房花燭夜卻只能獨守空房。
可是她卻沒有絲毫氣餒,反而是不服氣地說:
「我還不信了,我能一輩子就是格格,說不定明天晚上,王爺就來我屋里了。」
不得不說,從一開始,高晞月就錯付了。
弘歷對她一開始就不待見,可惜的是高晞月卻不自知。
這注定了悲劇的開始。
高晞月之所以被選中入王府,當初雍正和甄嬛都是考慮到她的母家勢力。
她的父親高斌位高權重,而且在治水方面,皇上需要倚重他。
所以,盡管弘歷一點也不喜歡她,卻將她升為貴妃,對她恩寵有加。
弘歷即便知道是她陷害海蘭,也沒有直接點破她,只是明褒暗罰,給她一點小小的懲罰。
因為弘歷不想撕破臉,為的不是他和晞月之間的情分,而是為了維護他和高斌之間的君臣之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