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有三大家族,沙西部、沙東部和沙中部。
沙東部出過一位皇后,沙西部出了一位貴妃,他們都有各自支持的皇位繼承人。
誰能成為安國下一任的皇帝,取決于他背后的勢力有多強。
安帝李隼好武貪財,他的昭節皇后出自實力排名第二的沙東部,是族長的女兒。
憑借沙東部和沙中部的支持,安帝打敗三位哥哥,成為安國的王。
安帝一生中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嫡次子洛西王李鎮業十歲那年,昭節皇后想要個公主,後來孩子沒保住,宮里就剩下庶長子河東王李守基、李鎮業和年僅三歲的李承遠。
按理來說,太子之位理所應當由李鎮業來坐,但昭節皇后的死改變了朝野格局。
五年前,安帝以迎娶公主為條件向他國借兵。
安帝不愿背負罵名,許李鎮業太子之位,讓他勸說昭節皇后退位。
李守基也積極參與了廢后一事。他的母妃也出自沙東部,舅舅又是兵部尚書,若李鎮業失去嫡子的身份,那麼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就成了他。
于是,李守基的岳父勾結吏部侍郎,陷害昭節皇后的兩個弟弟侵占草場。老族長為了護住兩個兒子的性命,在廢后一事上放棄了女兒昭節皇后。
心灰意冷的昭節皇后在與安帝初遇的邀月樓等了三個時辰,沒等到負心薄幸的安帝,卻等到了親兒子李鎮業上書廢掉她的消息。
昭節皇后去世不久,公主喪母,與安帝的婚事告吹。
三年前,老族長去世,朝臣提議封李守基的母親為后,沙東部轉為支持李守基。
昭節皇后不想任如意孤單,臨死前讓她生個孩子,忘記殺人,慢慢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任如意無法忘懷待自己如姊如母的昭節皇后,于五年后歸來復仇。
昭節皇后薨逝,安帝沒有兌現諾言冊封李鎮業為太子,反而縱容兩個兒子斗得水深火熱。朝中大臣見風使舵,朱衣衛左使陳癸就站到了李守基一邊。
任如意殺了陳癸,喬裝成他的親信,讓李守基栽贓李鎮業藏有黃袍意圖謀逆。
安帝親自去了李鎮業的家里,發現是誤會一場。李守基只得以宿疾日重為由離京養病。
途中,李守基被任如意殺死,沙東部重新支持李鎮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