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宮斗劇的天花板?
想必大多數觀眾的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2011年播出的《甄嬛傳》,12年過去了,仍在市場上經久不衰,考古的風時不時就會吹向它。
每當網友們覺得《甄嬛傳》已經翻不出來花時,總能出現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二創作品,又長高的三阿哥,卑從骨中生的安陵容,美麗卻實在愚蠢的祺貴人。
老梗總能玩出「新花樣」。
就連娘娘身后湊不齊一秒鏡頭的宮女,也成了拿放大鏡追劇的觀眾的快樂源泉。
相比《甄嬛傳》,耗資大手筆,陣容更豪華,服道化更精美的《如懿傳》,隨著3年前全網下架,似乎蒙上了一層灰,不再被世人所知曉。
論故事,喜好爽劇套路的觀眾,更加偏愛同期熱播的《延禧攻略》。
論台詞,宮斗劇的劇迷們,則更加偏愛《甄嬛傳》,台詞精妙的有種紅樓夢判詞的錯覺,一字一句,都散著古色古香。
但,宮斗,只是《如懿傳》的外殼,鋪了整整87集的蘭因絮果、婚戀圍城,以及如懿的一生一次心意動,才是《如懿傳》的內核。
看它,并沒有猛灌飲料那般暢快,但絕對有品酒品茶那般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時間一久,懂《如懿傳》的觀眾越來越多。
看懂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看懂了「早悟蘭因,不結絮果」的悲涼,就連一向鐵石心腸的金星看完《如懿傳》,淚水也不爭氣的奪眶而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