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久者,飛必高。
提起「孤獨」,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
但是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孤獨,是強者的行為模式。
越是弱小的人,才越喜歡和別人湊在一起。
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只有狐貍和狗才成群結隊。
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獨,你才能真正變得強大。
01
孤獨的人,經得起誘惑。
《莊子·秋水》里講過一個故事:
楚威王聽說莊子很有才華,于是派人請他出山做官,為自己管理國家。
使者帶著詔命和珠寶找到莊子,許諾他高官厚祿。
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個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現在珍藏在廟堂之上。你們說,這只龜是刮骨留名、被供在廟堂上好呢,還是茍全性命、拖著尾巴,活在污泥中好呢?
使者說:當然是拖著尾巴在泥巴里好。
莊子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你們回去吧。
莊子當時只是一個漆園小吏,收入微薄。
平時甚至要靠借糧、編草席、賣草鞋來維持生計。
按理說,無論如何也不能抵御得了高官厚祿的誘惑。
但是莊子對此卻嗤之以鼻。
在他看來,心靈的自由,遠比名利地位重要許多。
而也正是這份淡泊,讓莊子得以在山野之中保全自己,成為中國幾千年來,首屈一指的哲人。
不慕名利,不流于俗,這樣的人精神才能強大,卻也曲高和寡,注定孤獨。
周國平說:
一個平庸的靈魂,蒼白而貧瘠,沒有任何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這樣的人談不上孤獨。
真正的孤獨,一定是精神性的,一定是擺脫了物欲的。
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各地團練奉命平叛。
別的團練打仗想的是撈錢撈名,曾國藩想的卻是拯救國家,拯救儒家道統。
在諸多團練中,他的想法最是奇特,別人也不能理解他,為什麼找一堆書生養在軍隊里。
甚至很多的軍官都是書生。
可是他的隊伍凝聚力最好,打仗最兇,一路凱旋,成為平叛主力,他自己也做到兩江總督,一省封疆。
身為湘軍首領,他每年經手的軍費錢糧有千萬兩之巨,他卻毫不心動。
平日里更是節衣縮食,戒奢以儉。
自己的衣服鞋襪都是妻子做的,衣服破了爛了,補了又補。
自己吃飯每頓只吃一個菜,生怕浪費。
別人送他的名家字畫,他看了一眼,又退還回去。
當官幾十年,最后沒有一分錢留給孩子。
而也正是這份堅守,讓他不必在俗務上操心,專注做事,平定叛亂,成就不世之功。
諸葛亮說: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一個人能看淡名利,抵御得了物欲的誘惑,才能心境澄明,思慮深遠,真正做出一些事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