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中的主角通常都具有非凡的武功,能夠輕松戰勝各種大惡人,最終與心愛之人在一起。大多數情敵都是反派角色,他們與主角展開一場場激烈的戰斗,最終主角總能勝出。然而,在金庸的作品中,也有一位情敵成功奪走了主角的愛人,打破了情敵必須是反派的設定。
其中一部作品《越女劍》就是金庸刻意打破這個設定的代表作。故事以主角阿青和范蠡為主要角色,但他們都并不屬于正派陣營。范蠡看中了阿青的劍法,并希望她能夠將其傳授給越國武士,以擊敗吳國。阿青對范蠡產生了愛意,但范蠡卻只把她當作小女孩。
為了保護范蠡,阿青傷害了自己的朋友白公公,這使她逐漸變得不再是主角,而是反派角色。不過,正是因為越國武士偷看了阿青舞劍的影子,使得他們成為無敵的力量,成功打敗了吳國軍隊。
故事重新詮釋了歷史事件「三千越甲可吞吳」,并以武俠的視角重新解讀了「西子捧心」這個典故。阿青對范蠡的欺騙感到失望,準備刺殺西施,但最終被西施的沉魚之容所震懾。西施成為金庸筆下唯一成功奪走主角所愛的角色。
金庸在《越女劍》這個作品中,以創新的手法打破了情敵必須是反派的設定,通過主角阿青和范蠡這兩個并非正派的角色展開了精彩的故事。同時,通過重新詮釋歷史事件和典故,使故事更加豐富多彩。這讓讀者們在閱讀過程中領略到了金庸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于情敵設定的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