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里,結束一段關系,從來不是聲嘶力竭地爭吵,而是默不作聲地疏遠。」
爭吵是因為還在乎,哭泣是因為傷心了,還有一絲挽回關系的僥幸。安靜地離開,才是徹底的失望,連回頭都是多余的。
可是,為什麼會爭吵,為什麼會默默轉身?都是有跡可循的。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成年人之間,太多的關系,是從談錢開始的,大家都憧憬著賺錢,互幫互助。意想不到的是,開始也是結束。
01
借錢,借成仇人。
人,誰都有難處,若是能夠得到朋友的借款,那就容易多了。
文學家胡適就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常常借錢給親戚朋友。
1919年,林語堂在哈佛讀書,生活窘迫,就向胡適借錢:「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貸一千美元,待我學成歸還。」
很快,胡適 就把錢湊齊,郵寄給林語堂。
更重要的是,胡適借錢出去了,但是不會到場渲染,只是「你知我知」,保全了對方的面子。
難怪作家三毛如此說:「要是你借錢給人家,就像胡適先生一樣,我借了,就不要求還。人與人之間可有金錢來往,使我們人人際關系比較成功。」
可惜的是,如胡適這樣的人,不很多。并且能一輩子記得還錢,無論如何都要還錢的人,也似乎不多了。
接著,我們就越來越相信張愛玲的一句話:「摧殘愛情的方式很多,不過連根拔起的狂風暴雨,卻是借錢。」
當年的張愛玲,深愛胡蘭成,為此她放下尊嚴,等待胡蘭成失婚,然后跟她結婚。
婚姻是有了,但是胡蘭成并沒有專注家庭,也沒有把張愛玲當成唯一。
很長一段時間,胡蘭成如同人間蒸發。再次出現,他的身邊,有了其他的女人。張愛玲主動放手,然后給胡蘭成30萬分手費。
似乎,用錢是可以買斷感情的。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愛情,都是如此。
借錢不還,就變成了老賴,從而親戚朋友都會疏離,甚至通過對簿公堂的方式,表示徹底決裂。夫妻或者戀人分手了,給一筆分手費,就是最后的一次相見。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要面對面付款了,彼此隔著網絡,把欠債還了,那麼情債也沒有了,那就各自安好吧。
02
算錢,常是暗算。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
只要把錢算清楚了,合作就好辦了。
想法很漂亮,但實際情況不一樣,很多錢是算不清的,或者說,人人都有小算盤,無法達成一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