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說:「我直到13歲時才開始讀《麥田里的守望者》,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說這是我最愛的一本書。這本書充滿智慧。它承認年輕人有些迷茫,但對于事情也會有睿智的看法,而且能看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很喜歡這本書。」
《紐約時報》也曾評價:「在美國,閱讀《麥田里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
1951年,美國作家塞林格出版了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
小說講述了16歲的少年霍爾頓退學后在紐約游蕩3天的經歷,深刻描述了他內心世界的轉變。
從頹廢、彷徨、逃離,到最終回歸現實。
在滿篇看起來罵罵咧咧的臟話中,卻蘊藏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讀懂這本小說,你就明白了7個人生真相。
16歲的霍爾頓就讀于享有盛譽的貴族學校潘西中學。
但他并不珍惜, 5門功課有4門不及格,因此被學校開除。
這已經是他第3次被學校開除了,他卻怪罪于學校的一切都假模假式。
70歲的歷史老師斯賓塞苦口婆心地勸誡他:
人生是場球賽,要按照規則進行,否則將來會后悔莫及。
霍爾頓卻不以為然。
《偷影子的人》中有句話:「規則,是立足世界的經驗值」。
規則無處不在,是為了讓世界更好地運轉,讓我們更好地生活。
來源:全景視覺
有人覺得交通規則煩不勝煩,不系安全帶,開車玩手機,甚至酒后駕駛。
可是血淋淋的交通事故,彰顯著漠視交通規則帶來的惡果。
隨心所欲,打破規則,常常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規則,看似是束縛,實質是保護。
不僅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人遵守規則,社會才能井然有序。
霍爾頓和老師斯賓塞告別時,斯賓塞嚷了一句,他沒聽清楚,但深信是「運氣好」,又希望不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