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莫泊桑優秀、最有生命力的小說。
小說以樸實細膩的筆調,描寫一位出身破落貴族的純潔天真、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少女進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獨子離家出走等一系列變故,在失望中逐漸衰老的過程,概括出了人們生活的一種基本狀態:人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麼好,也不像想的那麼壞。
整本書講述了一個貴族女子從懵懂天真、浪漫純情的修道院少女,變成滿臉滄桑、垂垂老矣的婦人,曲折坎坷的一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也不可能像你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雅娜的一生是悲催的,不幸的,令人憐憫唏噓的,陷入「情」與「欲」,「靈」與「肉」的漩渦中。
雅娜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母親是個沉湎于風流往事的多愁善感的病弱女人,父親男爵是一個樂善好施的老派貴族,他信奉盧梭的「順應天性」的教育思想,在雅娜12歲時送去修道院,與外界隔絕,不與人事接觸,以免受社會環境的毒害,計劃把女兒培養成為快樂、善良、正直而溫性的女性。
十五歲之前的雅娜一直生活在修道院中,與世隔絕,不曾踏入社會接觸世俗中的「骯臟」「不堪」。她如一張白紙般天真無邪,純情善良,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的無數憧憬和美好幻想。
十七歲時,出修道院開始她的一生時,她仍然是個純情天真、富于幻想的姑娘。幸運之神降臨了,賜予她一位與他一見鐘情的心上人,一個儀表堂堂的沒落貴族青年子爵,他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正是她心目中的那個他。她們迅速墜入愛河,熱戀后馬上步入婚姻殿堂,從少女到新娘,她遇到了第一個沖突——情欲。剛剛情竇初開的她,一時難以接受子爵的欲望,敏感的她心靈一開始就遭受到情感的暴擊。直到蜜月旅行中,雅娜才完成欲望覺醒的轉變,在短暫的時間內情欲達到了協調。這段美好的日子,是她後來曾多次懷念的彌足珍貴的印記。
然而,甜蜜和幸福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像一場華麗的幻滅。她深愛著的丈夫立即現出自私吝嗇,薄情寡義,殘酷無情的本性。
蜜月旅行回來,他接管了莊園的產業、掌管了財務,之后苛刻雅娜的花銷;稍不如意,就對雅娜和岳父岳母大喊大叫,還數落岳父坐吃山空。
病痛的她某天夜里無意間發現丈夫和小侍女睡在床上,她緊繃的那根弦蹦斷在那一刻了,她的幻想破滅,她穿著單薄的睡衣跑到積雪的荒野上,此后她大病一場,早產生下兒子保爾,便像所有家庭中不幸的女人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兒子身上。
令雅娜絕望的是,他本性難移,後來與伯爵夫人私通,在奸情被伯爵發現后,遭到報復而死于非命。
一次次的失望令她對愛情不再抱有希望,轉而將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心血全部寄托在兒子保爾身上。她對他百般寵愛,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保爾在一家人的溺愛中慢慢長大,15歲上中學后開始賭博成性且尋花問柳,最后同暗娼私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