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
內外兩不知。
看過這樣一張漫畫:
平坦的道路上,有個人在快速奔跑。
他汗流浹背,一刻也不敢停地想要奔到終點。
周圍人都在為他歡呼鼓掌。
就在他歡欣雀躍,以為自己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卻重重地掉進坑里。
此時周圍人的掌聲,變成了無情的嘲笑聲。
原來,在那看似平坦的路面之下,暗藏著隱形的陷阱,唯有他懵然不知。
職場中的我們,其實也有著類似的經歷。
有時你以為順利的工作,背后卻處處布滿了危機。
馬克·吐溫說過: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
在復雜的職場中,最怕的就是你掉進了難以察覺的陷阱,自己卻毫不知情。
1
什麼叫打工陷阱?
「老闆給多少錢,就出多少力;老闆不多給錢,就躺平摸魚。」
「多干一點活兒,就覺得吃了虧,少拿一點錢,就憤憤不平。」
聽起來天經地義,但實則卻非常短視。
因為當你抱著為別人打工的心態去做事,其實禁錮的是自己的成長。
媒體人@顧鴻易年輕的時候,在一家設計公司上班,日常很是辛苦。
當時和他同組的,還有一位同事叫老劉。
每當顧鴻易為了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老劉卻在渾水摸魚。
上級安排了任務,他就會到設計網站上抄襲現成的方案,輕松完成任務。
顧鴻易看見了,忍不住問他:你這樣做出來的東西能好嗎?
老劉撇嘴:當然不好了,但是老闆就給這麼點工資。
到了年底,大家都火急火燎加班趕項目,老劉卻總是到點走人。
顧鴻易又問他:你不怕項目完不成嗎?
老劉理直氣壯:項目完不成關我啥事?我是來上班的,不是來賣命的。
後來,公司因為疫情倒閉,同事們紛紛跳槽。
大家都憑借出眾的能力,拿到了更高的薪資。
唯有老劉在長期的懶散中實力大幅下滑,他多次嘗試尋找新工作,但都因為能力不足而碰壁。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