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者正確,
樂觀者成功。
在沙漠中,有一種很常見的植物,叫駱駝刺。
它的地上高度僅有40厘米,根系卻深達20米。
因此,即使在非常干旱的沙漠里,它也依舊能頑強地生存,于荒蕪中生長出一片綠意。
人也應該像駱駝刺一樣,不管生活條件怎樣艱難,都要始終向內生長、深耕自己。
就像一句話所說:一個人的際遇,都是因自己而起。
只有你開始遇事內求,才能沖破黑暗與荊棘,完成人生的逆襲。
1
知困者不怨天
有人曾問歷史學家許倬云:人的歸宿是什麼?
許倬云回答道:「我傷殘之人,要能自己不敗不餒,唯有向內走,安頓自己。」
許倬云生來就是殘障,幼年時又逢上戰亂,只能跟著父母四處流離,人生可謂多災多難。
但即便已經如此不幸,許倬云從不抱怨。
常人輕易就能學會的吃飯、走路,他就一次一次地拼盡全力去學。
直到13歲時,他才終于學會了靠雙拐行走。
長大后,別人都去外闖蕩,靠著雙腳丈量世界。
他就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最終成為了享譽中外的文學大師。
人生于世,沒有誰的命運不需要接受風雨的洗禮。
怨天怨地,對你的人生起不到任何助益;戒掉抱怨,靜默自強,才是強者應有的姿態。
海明威年輕時,曾多次在戰爭中受傷,好幾次差點死掉。
晚年時,又被疾病纏身,患上了皮膚病、肝炎、腎炎、抑郁癥……
在各種疾病的折磨下,海明威精神瀕臨崩潰,人生也跟著進入了低谷。
當時很多人斷言,海明威沒法寫作,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但他既沒有抱怨命運降臨在他身上的苦難,也沒有理會外界的冷眼。
而是繼續通過讀書修心養性,靠寫作來紓解心結。
終于在1952年,他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老人與海》,人生也跟著走向了巔峰。
他借用圣地亞哥的言論,在書中向世人證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當你開始內求自己,再殘酷的命運,也無法打敗你。
《禮記》中說: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向內求的睿智。
無論遭遇了什麼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而是強大自身。
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你我,也會經歷很多苦難壓身的時刻。
與其一味抱怨,徒增生活的陰霾,不如向內求索,提高自己的心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