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
這即是金庸在《天龍八部》開篇解釋為何要為此作起名「天龍八部」的原因,他不過是要展現塵世間的眾生皆苦,所以書中之人的命運多半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題。
到了故事結尾,當不成漢人,且親手殺了摯愛的蕭峰選擇了自戕,段譽沒娶到王語嫣,虛竹也沒能做回和尚,這樣的結局確實是與書名及核心主題相符的,這個故事足夠完整,但這并不意味著書中沒有值得被續寫的故事了。
讀者始終是在期待一部《天龍后傳》出現,金庸為何沒寫?
其實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而言,尤其是對于當年的金庸而言,寫書不過是為了稿費,這是他養家糊口的手段,所以寫出更多的故事,就能讓他獲得更多的利益。
(虛竹劇照)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庸完全有理由去創作一部《天龍后傳》,利用那些讀者已經熟悉的角色去寫故事,遠比寫一部全新的故事來得容易,同時還可以利用老角色來消費情懷,何樂而不為?
哪怕從故事本身的角度出發,《天龍八部》的劇情也是值得被續寫的。
比如掃地僧的身份就是個謎,身為少林僧人,他為什麼要主動將經書留給蕭遠山與慕容博,眼看著他們偷經書,卻又放任不管?他憑什麼能一眼洞穿鳩摩智的小無相功?
還有最重要的,他收服蕭遠山與慕容博的目的是什麼?僅僅就是為了讓那二人與自己一同修佛嗎?那他愛三十年間已經有無數次機會將二人點化,關于掃地僧,都可以單獨寫一部外傳性質的作品,這個角色身上有太多的秘密。
(掃地僧劇照)
而要說是《天龍后傳》,還得圍繞主角展開,畢竟當年的段譽和虛竹仍是少年,二人都處于當打之年,他們的江湖路才剛剛開始,不該在此時戛然而止才是,所以他們的故事也值得被續寫。
相對而言,段譽的故事確實是難以展開了,因為金庸在新修版中將他的結局寫了出來。
說是:「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后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后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
這里連他兒子的故事都寫了出來,看樣子段譽後來的人生多半就是與他的一眾妃子們整日玩樂了,確實是與江湖無緣了,但虛竹依舊可以成為《天龍后傳》的主角不是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