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戰爭,她也許現在還活著;如果沒有戰爭,她的人生會更精彩,她的名氣會更大,她對世界影響更劇烈。他是《安妮日記》的作者,她在13歲時候寫下關于心情冷暖的這本小冊子,為世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便是安妮·弗蘭克。今天,我們來欣賞《安妮日記》中的十句格言,體會其文字的真誠。
安妮·弗蘭克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她是猶太人,成長在二戰時期,可想而知,因為身份原因,她一家人是受到迫害的。安妮的父親為了躲避迫害,寧肯放棄德國全部事業,舉家搬遷至荷蘭,在這里過著安穩生活。這種安逸生活轉瞬即逝,他們一家人遭到追捕,一家人過著躲避生活,最終因為他人告密被逮捕,被關進集中營。
在集中營,斑疹傷寒蔓延,安妮染上疾病,身體愈發虛弱,最終去世,這時候距離集中營被英軍解放不足兩個月時間,而她被埋葬于萬人冢,尸首下落不明,年齡不滿十六歲。
她的筆記成為二戰時期猶太人悲慘遭遇的最好證明,字里行間充滿驚人勇氣與毅力,讀完讓人特別同情和稱贊這位不滿成年的小女孩。
必須要說的是,安妮想成為一名作家,她用筆記錄自己的夢想,支撐起她成長階段以及悲劇生活。她的文字中充滿堅強,有著不變的信念,又包含自己深刻感悟,在每日驚恐生活氛圍下,她寫出這樣一本能夠影響世界的作品,真讓人驚嘆。如果你讀過《安妮日記》整本書,會不勝唏噓,她的文字稚嫩,也很俏皮,文字中凸顯一位敏感、勇敢、機智、正直、獨立的少女形象。
她在《安妮日記》傾訴,對母親不滿,對父親崇拜,對彼得的愛,對勝利渴望等等,有消極,也有積極,有恐懼,也有快樂,內容太真實,十幾歲孩子的傾訴,讓人有共鳴之感。
另外,筆記中彰顯出一位與年齡不符的女孩思想,她無數次拷問,戰爭意義是什麼?人們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一切破壞為了什麼?這種躲避生活什麼時候才能結束?生活不易,沒有讓她絕望,在自己鼓勵和堅持之下,她讓自己盡可能地快樂下去。
讀完這本《安妮日記》,你是不是很難過?你是不是對戰爭特別痛恨?你是不是更加珍惜現在美好生活?在戰爭背景之下,看到安妮一家人的隱秘,悲憤,掙扎等生活境況,你是不是更加珍惜現在的激情與美好,用善良去擁抱世界,讓快樂縈繞在我們每一個角落,這也許是《安妮日記》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