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最火的網絡短劇,不得不提《逃出大英博物館》。
視訊一上線就受到全民追捧,各個平台的播放量超過百億,連人民文娛都發表評論「小短劇也有大情懷」。
但很多人不知道,兩位博主創作短劇的靈感,其實來源于網友的一句留言:
「想看大英博物館里的文物回家過年,有沒有人能拍一部動畫,讓文物擬人化復蘇……」
就這樣,陌生網友的一個創意,轉動了命運的齒輪,也成就了兩位博主的優秀作品。
李維的《弱關系的力量》一書中提到:很多時候能幫你成事的,往往是被你忽視的「弱關系」。
就像博主和網友之間,原本只是陌生人,但因為一個靈感鏈接到了一起。
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曾做過一項調查后發現:
「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系,是那些并不經常見面的人,甚至是你根本不怎麼認識的人。
」
善用陌生關系,不僅是一種交往模式,更是一種新型人際思維。
當你懂得陌生關系的意義,也許可以辦成意想不到的事情。
對熟人的過度依賴,或阻礙新機會的出現
此刻,如果你想要找一份工作,哪一類人最可能提供便捷的機會?
是你經常一起玩的朋友,還是你社交活動的組織者?抑或者是你的職場同事、客戶?
在設計院工作了三年的尹先生,最近很發愁。
他的業務量越來越少,每月拿到手的工資不到兩千,而且上下級關系淡漠,他覺得事業看不到希望,未來一片黑暗。
但他本身是個踏實的人,這幾年接觸到全新的AI行業,他已經認真學習了很長時間,也有心進入新行業發展,只是苦于沒有熟人幫他介紹。
偶然間他加入了一個同鄉群,在群里報了自己的地址和名字后,發現群里有一個朋友,目前正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工作,從事的正是AI行業。
對方了解到他的處境,沒過幾天,就幫他聯系到一個面試的機會。
尹先生抓住這次面試機會,順利獲得月薪兩萬元的優質工作。
像尹先生這種情況,想要在傳統的熟人關系中獲得新工作機會,還是比較難的。
因為身邊人的工作、收入、階層、視野都相似,這種「強社交網絡」已經形成固化。
此時只有打破原來的社交圈,才能夠找到新的出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