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32年正月,后趙開國皇帝石勒大設宴席。
酒興正濃時問大臣徐光:我相當于自古以來開創基業的哪一類君主?
徐光回答:你可以和漢高祖劉邦相比。
石勒聽完擺擺手,人怎能沒有自知之明,我遇到漢高祖,只能俯首稱臣,與韓信、彭越一起爭著當他的大將,為他效力。
徐光又說,那漢光武帝,你可以比比。
石勒點頭道,光武帝,那我就不服氣了,我可以跟他決勝千里,鹿死誰手未可知。
「那曹操、司馬懿呢?」
石勒不屑地說道:他們只會欺人孤兒、寡婦,我看不上。
劉邦讓石勒如此敬佩,是因他起于阡陌,成于帝王,以一個底層混子的身份開啟了大漢盛世。
縱覽劉邦蕩氣回腸的崛起生涯,你會發現,他之所以能成大事,在于他有容言、容人、容事的格局。
01
容言
一直以來,劉邦都很鄙視儒生。
儒生陸賈老是在劉邦面前引用《詩經》、《尚書》里的話。
有一天劉邦終于忍不住了,破口大罵:老子是在馬上打下的天下,哪里用得著《詩經》、《尚書》。
陸賈反駁道:在馬上得天下,難道可以在馬上治理?商朝湯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順勢懷柔守天下。
劉邦有些不耐煩了,把眼睛瞪得溜圓,又要張嘴罵人。
陸賈接著鄙夷說:當然,跟您說這些久遠的歷史您也聽不明白。不過您知道秦朝為什麼如此強盛卻只有十五年的壽命嗎?
劉邦眼睛一亮,頓時來了精神:來人,上茶,這正是我也很想知道的地方。陸先生,還請你不吝賜教,我劉邦洗耳恭聽。
之后,劉邦便命陸賈著書論述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鑒。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良言一句值千金,剛愎自用的人棄之如履,不把別人的建議當回事;從善如流的人,卻能字字入耳,句句入心。
無論黯淡低迷時,還是烈火烹油時,好話壞話都能聽進去,我們才不會走了死胡同、撞了南墻猶不知。
司馬遷評價劉邦:高祖為人,好酒及色。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入主咸陽。
咸陽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宮殿內有堆積成山的金銀珠寶,后宮中有如云的美姬。
劉邦逐一欣賞過去,流連忘返。
樊噲、張良勸阻道:秦朝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為奢靡享受,如果你貪圖享樂,恐怕會成為昨日之秦。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邦硬生生地剎住內心的沖動。
滿堂金玉一律不取,三千佳麗一概不碰,并且跟百姓約法三章。
後來,軍隊井然有序地還軍灞上時,全街百姓簞食壺漿,夾道送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