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常說好人有好報。
可有這樣一個人,他資助了183個貧困學生讀書,累計捐款300多萬元。
但他卻因為癌癥離開了人世,妻子邢丹也在5年后被害身亡,兩個女兒全都成了孤兒。
這個人就是歌手叢飛。
叢飛的原名叫做張崇,1969年出生在了遼寧省的一個偏遠山村里。
他從小就喜歡唱歌,當時的電視劇主題曲只要聽過一兩遍,就能完整地唱下來。
因為家庭貧困,叢飛連國中都沒念完就輟學了。
輟學后的叢飛在當地一個銀行找了份出納的工作,一邊上班一邊練習唱歌。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歲時,叢飛帶薪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1992年,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叢飛來到了深圳闖蕩。
為了維持生計,他做過搬運工、洗碗工,沒錢租房子,平時就睡在橋洞里。
有一次,勞累過度的叢飛昏倒在了草叢里。
醒來后,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叢飛,意為「從草叢中起飛」。
后來,叢飛在街邊賣唱時,收到了一位女觀眾資助的600元錢。
叢飛拿著這筆錢去參加了歌唱比賽,憑借著出色的男高音和模仿技巧開始嶄露頭角。
1994年,小有名氣的叢飛參加了一場資助失學兒童的慈善義演。
當時的觀眾席上坐著幾百名因為貧困而輟學的孩子。
那一雙雙清澈的大眼睛,讓叢飛想起了自己被迫輟學的往事。
他顫抖著手,掏出了身上僅有的2400元錢捐了出去。
當得知這些錢夠40個孩子上學后,叢飛當即 承諾,會繼續資助這些孩子。
有朋友不解地問叢飛:
「你自己都沒有單位,又在深圳漂泊著,還沒有固定收入,你養得起這些孩子嗎?」
叢飛堅定地回答道:
「我靠演出養活他們。」
這位朋友沒有再說話,卻在心里想到:
「叢飛啊叢飛,我看你能堅持多久。」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叢飛這一堅持,就堅持到了生命的盡頭。
為了資助貧困的孩子們,叢飛接了很多商演。
那時候,他唱一首歌就能掙一兩萬塊錢,可他卻把大部分收入都捐了出去。
與此同時,他還不停地參加著各種義演和慈善活動。
叢飛的前妻無法忍受這樣忙碌卻清貧的生活,拋下女兒離開了。
這下子,叢飛更忙了,不僅要參加演出,還要全心全力地照顧女兒。
2003年,叢飛邂逅了他的愛妻—邢丹。
邢丹也是遼寧人,和叢飛是老鄉。
但她的家庭條件很好,人也長得漂亮。
畢業后被深圳航空公司錄取,成為了一名令人羨慕的空姐。
因為叢飛經常去深航參加慰問演出,邢丹在接觸中對這個善良的男人動了心。
每到休息的日子,邢丹就會到叢飛的家中,照料他和女兒的生活。
叢飛總是說:
「如果善有善報,那邢丹就是上蒼給我最豐厚的回報。」
結婚之后,邢丹辭去了工作,一邊照顧家庭一邊陪著叢飛做慈善。
他們一家住在不到60平米的房子里,衛生間的門破了都舍不得換,用報紙糊起來將就著用。
家里唯一有些檔次的,就是叢飛的演出服。
房間的角落里,還放著一個高大的保險柜。
不過保險柜里裝著的,并不是現金和珠寶。
而是山區孩子寄來的信和一封準備了多年的入黨申請書。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叢飛每個月都要參加各種商演和義演。
由于過度勞累,再加上吃飯不及時,叢飛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但他沒有時間、也舍不得拿錢去看病,就苦苦忍耐著繼續奔波。
2005年3月,正在參加義演的叢飛剛從舞臺上下來,突然開始大口大口地吐血。
被朋友送到醫院之后,叢飛卻不想做檢查,還鬧著要出院。
在朋友的再三追問之下,邢丹才哭著說出了真相。
原來,在03年非典疫情之后,叢飛的演出和收入都減少了很多。
為了不影響孩子們讀書,他向親戚朋友們借了17萬元的外債。
到叢飛患病時,他們家只有一千多塊錢,連住院費都交不起。
在朋友的幫助下,叢飛才住進了醫院,卻被診斷為胃癌晚期。
而這個時候的邢丹,才懷孕四個多月。
醫生說叢飛只剩下了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很難見到孩子的出生。
為了邢丹的生活考慮,叢飛想讓她把孩子拿掉。
邢丹卻舍不得他們的愛情結晶,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
在邢丹的鼓勵下,叢飛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治療。
化療期間,叢飛忍受著全身的酸痛和劇烈的嘔吐感,痛苦地晝夜難安。
邢丹懷著身孕,還要細心地照顧叢飛,吃不好睡不好,身體也變得十分瘦弱。
但他們夫妻倆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要讓叢飛親眼看見孩子的出生。
因為治病,叢飛只能停止參加演出,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中。
正趕上新學期開學,有貧困兒童的父母打電話給叢飛,上來就是一通質問:
「你說好要資助我家孩子上大學,現在才念到國中,你是不是想反悔啊?」
叢飛只能無奈地解釋,自己是得了癌癥,暫時沒有辦法再幫助他們了。
可對方沒有一絲心軟,而是毫不留情地問道:
「那你什麼時候能治好病,再出來賺錢,你答應過我們的,可不能反悔。」
除了追要善款的學生家長,也有不少孩子選擇了明哲保身。
有一個被資助上了大學的孩子說:
「受資助是一種恥辱,被人知道會很丟臉,不要在叢飛的文章里提到我。」
還有一個被叢飛推薦當上了音樂老師的孩子說:
「叢飛是自愿幫助我的,又不是我強迫他,所有人做事都有目的,他圖什麼不用我說你也知道。」
真是升米恩,斗米仇。
可這樣忘恩負義的人只是少數,還有更多更多的人,感激并幫助著叢飛。
叢飛患病之后,他的事跡被各大媒體報道出來,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很多素不相識的人都去醫院探望他,給他捐錢治病。
深圳市人民醫院專門成立了醫療小組,全力救助叢飛。
2005年5月,叢飛接受了第一次手術。
做完手術醒來后,他向前來看望他的領導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
5月27日,叢飛在病房里,用他那沙啞卻堅定的聲音莊嚴宣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重病中的叢飛,最牽掛的還是山區里那些一天只能吃一頓飯的孩子們。
他曾經和孩子們約定,要再去貴州看他們。
可他重病在身,已經不能實現當初的諾言了。
他只能在病床上錄了一段視訊,并把愛心人士捐給他的救命錢,托朋友送去給孩子們。
這些孩子看到了叢飛的視訊,哭得泣不成聲,一聲一聲地呼喊著「爸爸、爸爸。」
這些呼喚給了叢飛巨大的力量,讓他挺過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治療。
2005年10月16日,叢飛和邢丹的女兒出生了。
叢飛給這個孩子起了一個特殊的名字—邢小叢飛。
2006年2月,叢飛被評為了「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他強撐著病體,到北京參加了頒獎典禮。
回到深圳后,叢飛便開始臥床不起,并出現了昏迷的癥狀。
2006年4月20日,叢飛帶著無限的遺憾和牽掛,離開了人世。
而他最后的遺愿,是要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來盡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叢飛去世之后,他的大女兒睿睿被接回了遼寧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一年后,睿睿被一位叫做姜達敖的愛心老人認作了干孫女。
他每年都會給睿睿匯款一萬元,來幫助她生活。
即使姜達敖老人在年老患病的情況下,也沒有放棄對睿睿的援助。
而睿睿也很爭氣,還考上了叢飛的母校沈陽音樂學院。
邢丹則繼承了叢飛的義工編號,一邊撫養女兒小叢飛,一邊默默地繼續著叢飛的慈善事業。
五年后,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
邢丹在一次外出時,被一枚小石子擊中了左眼角的動脈,因為失血過多離開了人世。
邢丹去世后,她的好友封昌紅一直照顧著小叢飛,把她當成了親生女兒來疼愛。
在封昌紅的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小叢飛的動態。
叢飛去世時,年僅37歲。
從1994年的慈善義演到2006年離世,12年的時間里。
他資助了183個失學兒童,認養了37個孤兒。
參加義演400多場,義工服務時長3600多個小時,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
叢飛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愛心精神卻感動了無數人。
他們接過了愛心接力棒,把這份善良延續了下去。
叢飛的兩個女兒也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平安健康地長大了。
如果叢飛泉下有知,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